万家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、出处、成语谜语、成语故事大全、成语接龙、近义词、反义词等查询

平素

位置:万家成语大全 > 词典大全> 平素

平素的近义词是什么?

平素的近义词

  • 一向  (参见一曏) 1.谓朝着一个目标或一个方向。  ▶《孙子•九地》:“并敌一向,千里杀将。”  ▶晋·钟会《檄蜀文》:“蓄力待时,併兵一向。”  ▶北魏·贾思勰《齐民要术•种红兰花栀子》:“贮出淳汁,着大盆中,以杖一向搅,勿左右迴转,三百余匝。”  2.一直。  ▶《朱子语类》卷一二•:“今人读书,多是从头一向看到尾。”
  • 一贯  (一贯,一贯) 1.谓用一种道理贯穿于万事万物。语出《论语•里仁》:“吾道一以贯之。”  ▶邢昺疏:“言夫子之道唯以忠恕一理以统天下万事之理。”  ▶《后汉书•张衡传》:“亲履艰难者知下情,备经险易者达物伪,故能一贯万机,靡所疑惑。”  ▶唐·张九龄《故河南少尹窦府君墓碑铭序》:“形有万殊,道以一贯。”  2.谓同一个道理。
  • 向来  (向来,向来) 1.刚才;方才。  ▶《后汉书•方术传下•华佗》:“佗尝行道,见有病咽塞者,因语之曰:‘向来道隅有卖饼人,蓱齑甚酸,可取三升饮之,病自当去。’”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•兄弟》:“沛国·刘琎,尝与兄瓛连栋隔壁,瓛唿之数声不应,良久方答;瓛怪问之,乃曰:‘向来未着衣帽故也。’”唐·张鷟《游仙窟》:“五嫂向来献语,少府何须漫怕!”宋·陆游《夏雨》诗:“向来秧
  • 平昔  往昔,往常。  ▶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•德行》:“﹝殷仲堪﹞每语子弟云:‘勿以我受任方州,云我豁平昔时意。’”唐·元稹《代谕淮西书》:“感念平昔,兴然动怀。”  ▶宋·曾巩《祭孔长源文》:“维我与公,绸缪平昔,诗书讨论,相求以益。”  ▶清·吴伟业《东莱行》诗:“司空平昔耽佳句,千首诗成罢官去。”如:我平昔对语法很少研究,现在开始感到一点兴趣了。
  • 平日  平时;平常的日子(区别于特定的日子,如假日、节日等)。  ▶《汉书•汲黯传》:“大将军闻,愈贤黯,数请问以朝廷所疑,遇黯加于平日。”  ▶《宋书•沈攸之传》:“何其平日辀张,实轻周·邵,尔时恭谨,虚重皇戚。”  ▶金·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一:“平日春闱较才艺,策名屡获科甲。”  ▶清·吴骞《扶风传信录》附录阮升基《修宜兴县旧志》:“榻前有女子言有夫妇缘,
  • 常日   1.平日;往日。  ▶《南齐书•高帝纪》:“常日乃可屈曲相从,今不得也。”  ▶唐·韩愈《贺太阳不亏状》:“虽隔阴云,转更明朗,比于常日,不觉有殊。”  ▶《红楼梦》第七七回:“再或有咱们常日积攒下的钱,拿几吊出去。”  2.固定的日子。  ▶《南齐书•礼志上》:“虽郊有常日,明堂犹无定辰。”  ▶《魏书•礼志一》:
  • 从来  (从来,从来) 1.亦作“从徕”。来路;由来;来源。  ▶《逸周书•大武》:“五虞:一鼓走疑,二备从来,三佐车举旗,四采虞人谋,五后动捻之。”  ▶朱右曾注:“备从来,防其断我归路。”  ▶唐·牛僧孺《玄怪录•张佐》:“佐甚异之。试问所从来,叟但笑而不答。至再三,叟忽怒叱曰:‘年少子,乃敢相逼!吾岂盗贼椎埋者耶?何必知从来!’”明·蒋一葵《长安客话
  • 平生   1.平素;往常。  ▶《论语•宪问》:“见利思义,见危授命,久要不忘平生之言,亦可以为成人矣。”  ▶唐·杜甫《梦李白》诗:“出门搔白首,若负平生志。”  ▶周立波《懒蛋牌子•去抓赵子彬》:“人人都知道,赵子彬平生有三好:好喝大酒,好耍大钱,好看娘们。”  2.指平素的志趣、情谊、业绩等。  ▶晋·陶潜《停云》诗:“人亦有言,
  • 平居   1.平日;平素。  ▶《战国策•齐策五》:“此夫差平居而谋王,强大而喜先天下之祸也。”  ▶唐·杜甫《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》:“晚节嬉游简,平居孝义称。”  ▶明·李东阳《明故中顺大夫夏公行状》:“国家养士于平居之时,士当效力于有事之日。”  ▶鲁迅《坟•从鬍鬚说到牙齿》:“我们平居无事时,从不想到自己的头、手、脚,以至脚底心。” 

平素意思:
 1.平时;向来。
  ▶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与孟获书》:“承知消息,慨然永叹,以存足下平素之志。”
  ▶金·王若虚《滹南诗话》卷上:“略其细故于平素,乃能辨其大利害于一朝。”
  ▶艾芜《回家》:“平素专好替人打官司,能写一手好状子。”
 
 2.指往常的情事。
  ▶晋·陶潜《咏二疏》:“促席延故老,挥觞道平素。”
  ▶《醒世 》查看详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