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家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、出处、成语谜语、成语故事大全、成语接龙、近义词、反义词等查询

解析

位置:万家成语大全 > 诗词大全> 吴王濞列传解析

吴王濞列传解析

查看吴王濞列传全诗

  刘濞是刘邦的侄子,又是西汉前期发动吴楚七国之乱的罪魁祸首。汉初,天下统一,人心思定,已成大势所趋。有一些人却总要搞分裂,开历史倒车。刘濞就是这样一位野心勃勃的家伙。他凭借山海之利,苦心经营三十多年,最后打着“清君侧”的旗号发动了叛乱,自以为登高一呼会天下响应。结果,他错误估计了形势,也错误估计了自己,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内,叛乱集团土崩瓦解,刘濞本人也最终落得众叛亲离身死国削的下场。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,对汉代最高统治者作了诸多针砭嘲讽,然而在这篇文章中又表现出对统一的汉王朝的拥戴。这是为什么?因为作者认定统一是历史的进步,所以才在文章中揭示刘濞必然灭亡的命运。这是作者朴素唯物主义史学观的一种反映,这种求实态度,才使作者站到那个时代的巅峰上俯视古今。

  基于这种认识,作者为我们刻划了一位在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“枭雄”形象。文章开始“高帝召濞相之”一节,尽管在人物形象上不着一字,却能使人想见他的桀傲不驯。作者笔下的刘濞也决不是一个只知拼命格斗的纠纠武夫,更详尽地为我们介绍了他性格的另一侧面:叛乱前,他“积金钱,修兵革,聚谷食”,收买人心,罗致亡命之徒,做充分的准备。在发动叛乱时,始则与胶西王结盟时小心谨慎,继则巧施唇舌煽惑鼓动,交战时审慎部署精心措置。这些都显示刘濞不是一个平庸之辈,他有着自己的“才干”。做为一个野心家,必然是狂妄自大、刚愎自用之徒。作者也突出描写了他的这种性格特征:他最初敢于胡作非为称病不朝,后来无所顾忌发动叛乱,竟至放肆宣称“我已为东帝,尚何谁拜”。到此,一个有血有肉的“枭雄”形象才树立起来,三者缺一就不能称之为“枭雄”。只有写了他性格的复杂性,这个人物才不脸谱化,才能有其艺术魅力。

  本文中的袁盎、景帝也都有自己的鲜明性格。袁盎的机敏善辩刁钻阴狠,从他不多的言行中是能领略到的。景帝的事前姑容迁就和事后无情镇压的对比,再现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最高统治者的独有风采。

推荐古诗: 清平乐(禁庭春昼)杨叛儿狂夫山中终南别业酬乐天频梦微之读史二十首(回首西陲势渺茫)齐天乐(天涯已自愁秋极)七绝(暮色苍茫看劲松)鹊桥仙(一竿风月)

推荐诗句: 青山绿水,白草红叶黄花云移雉尾开宫扇,日绕龙鳞识圣颜为君持酒劝斜阳,且向花间留晚照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明日隔山岳,世事两茫茫待浮花、浪蕊都尽,伴君幽独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一语不入意,从君万曲梁尘飞忆君心似西江水,日夜东流无歇时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

热文成语

  • 哀感顽艳  原意是指内容凄切,文辞华丽,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。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、戏曲、电影中的感人情节。
  • 分我杯羹  羹:肉汁。楚、汉相争时,刘邦答项羽的话。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。
  • 风不鸣条  和风轻拂,树枝不发出声响。比喻社会安定。
  • 敖世轻物  敖,通“傲”。鄙弃世俗,看不起别人。也指高傲自大。
  • 安分知足  安于本分,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。
  • 飞沙走砾  沙:沙土;砾:小石块。沙土飞扬,小石块滚动。形容风势很猛。
  • 诽誉在俗  诽:指诽谤;誉:赞扬;俗:风气、习惯。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。后来引申指风气、习惯的作用非常大。
  • 挨肩擦背  形容人多拥挤。
  • 补偏救弊  偏:偏差;弊:赞美。补救偏差漏洞,纠正缺点错误。
  • 不安于位  指不喜欢自己的职业,不安心工作。
  • 飞蛾投火  象蛾子扑火一样。比喻自找死路、自取灭亡。
  • 不拘一格  拘:限制;格:规格,方式。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。
  • 不经一事,不长一智  智:智慧,见识。不经历一件事情,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。
  • 不可理喻  喻:开导,晓喻。没法跟他讲道理。形容蛮横或固执。
  • 不期而然  期:希望;然:如此。不希望这样,而竟然这样。表示出乎意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