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家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、出处、成语谜语、成语故事大全、成语接龙、近义词、反义词等查询

介绍

位置:万家成语大全 > 诗词大全> 俞樾介绍

俞樾介绍

查看俞樾全诗

  俞樾(1821—1907),湖州府德清县城关乡南埭村人,晚清著名文学家、教育家、书法家。俞樾先后主讲过紫阳书院、杭州沽经精舍、德清清溪书院、菱湖龙湖书院,海内外慕名求学者络绎不绝,号称“门秀三千”,国学大师章太炎即是他晚年的门生。一生孜孜不倦致力教育,辛勤笔耕,著有五百卷学术巨著《春在堂全集》。俞樾是清道光进士,官至河南学政,被罢官后侨居苏州,主讲紫阳书院。晚年又主讲杭州诂经精舍。他是晚清有影响的学者。他长于经学和诗词、小说、戏曲的研究,所作笔记搜罗甚广,包含有中国学术史和文学史的珍贵资料。

  清朝道光三十年(公元1850年),俞樾殿试中第十九名进士,授翰林院庶吉士,后历任翰林编修、国史馆协修、河南学政。咸丰五年(公元1856年)二月出棚考试,后御史曹泽弹劾他,言其出题试士,割裂经文,相传他曾出“王速出令反,国家将亡必有妖”等题目,因有犯上嫌故被革职回乡,以读书教育著书为生,并终生不仕。清咸丰十年(公元1860年)春,时俞樾主讲苏州紫阳书院,因太平军攻克江南大营,于是曲园先生自苏州避战乱于新市镇居留半月。俞樾有个学生童米荪,居西庙前,在新市期间曾陪俞樾游览觉海寺,并对宋朝觉海禅寺《雷部火》(即雷书)轶闻予以考证。他在其著作《右台仙馆笔记》中曰:“吴兴德清新市镇觉海寺殿宇宏壮,唐时所建,巨材髹漆,积久剥落”,见倒书迹曰:“酉、候、李、约、攸、利、火、谢、均、思、通”十余字,与岳阳楼字大小一同积中,因曰:夹伐木于山者,其火队即则各刻其名以为别耳,凡记木必刻于木,本营建法,木在下故倒书,由是知仙之妄。”

  因觉海禅寺于宋朝时,雷震大雄宝殿,致使部分油漆剥落,显出酉、候、李、约等字,众人皆不识为何故,皆言雷神所书,数百年来无人能解释此事,俞樾认为系伐木人所刻,且有岳阳楼佐证,非神仙所为,从而破解了千古之谜。到了光绪中叶,俞樾又为新市题了《雄震仙潭》,书为隶书,雄健豪迈,镇人刻石榜于三贤宫墙上,今存新市镇政府。

  光绪二十六年(公元1900年)镇人将仙潭文社更名为“仙潭书院”,以振文风,其时俞樾已辞一切教席,且年逾八旬,但他关怀桑梓,撰写《仙潭书院碑记》近八百字,并篆额,此碑尺幅160厘米×60厘米,质地大理石,原藏仙潭书院,1987年由德清县博物馆所收藏,碑文文笔朴实骨肉精深。俞樾还隶书《敬业乐群》匾额一方,悬于门厅上方,被定为校训,而当每月之朔望,俞樾曾亲临书院授课二次,传为佳话。

  俞樾以“花落春仍在,天时尚艳阳”一诗博得阅卷官曾国藩的击节赞赏。其后,他便以“春在堂”为其诗文集总名。俞樾曾任翰林院编修,河南学政等职。他学识渊博,撰述众多,其中《群经平议》、《诸子平议》、《古书疑义举例》等,成为乾嘉学派后期的代表著作。俞樾和朝廷要臣李鸿章为同科进士,又同受曾国藩赏识,当俞樾贬官回苏而身处逆境时,李鸿章当时任江苏巡抚,特聘俞樾担任苏州紫阳书院讲席,在俞樾的学术生涯中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。

  俞樾曾经追求科举成名的人生理想,但他在刚踏进官场之时就遭打击,以致大半生出世治学,甘居清贫。然而,因祸得福,勤奋治学使他满腹经纶,使他的人生达到更高境界而成为一代朴学大师。简朴的生活,艰难的人生,使晚年俞樾的平静蕴含着深沉的凝重,可凝重的宁静更能闪烁出人格的魅力。一如他的曲园小而简朴,形如曲尺,却喻示着“曲则全”的哲理。小园同样能以一草一木展示生命的蓬勃,孤亭、小池一样可引清风飘荡,容月光流洒。生平事迹所载:门人章炳麟著有《俞先生传》,周云青、徐激、尤莹、陈乃乾等各编有《俞曲园先生年谱》。《清史稿》、《清代七百名人传》、 《清代朴学大师列传》等书中有专传。

推荐古诗: 寄远田园作早寒有怀入咏楼(千古风流八咏楼)添字采桑子(窗前谁种芭蕉树)葬花吟(花谢花飞花满天)咏白海棠(半卷湘帘半掩门)别诸弟(梦魂常向故乡驰)汲江煎茶(活水还须活火煮)满庭芳(归去来兮)

推荐诗句: 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欲渡黄河冰塞川,将登太行雪满山死去元知万事空,但悲不见九州同独自莫凭栏,无限江山,别时容易见时难半生已分孤眠过,山枕檀痕涴万里赴戎机,关山度若飞络纬秋啼金井阑,微霜凄凄簟色寒舞低杨柳楼心月,歌尽桃花扇底风莫唱当年长恨歌,人间亦自有银河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

热文成语

  • 哀感顽艳  原意是指内容凄切,文辞华丽,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。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、戏曲、电影中的感人情节。
  • 分我杯羹  羹:肉汁。楚、汉相争时,刘邦答项羽的话。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。
  • 匪夷匪惠  夷:殷末周初的伯夷;惠: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。既不是伯夷,又不是柳下惠;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。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。
  • 分茅裂土  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。后称分封诸侯。
  • 拔葵去织  比喻做官的不与人民争利。
  • 飞沙走砾  沙:沙土;砾:小石块。沙土飞扬,小石块滚动。形容风势很猛。
  • 百举百全  每次行动都能完成其事,形容事事得心应手,都能取得好的效果。
  • 诽誉在俗  诽:指诽谤;誉:赞扬;俗:风气、习惯。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。后来引申指风气、习惯的作用非常大。
  • 半部论语  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《论语》的夸赞之辞,掌握半部《论语》,人的能力就会提高,就能治理国家。
  • 背城借一  背:背向;借:凭借;一:一战。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。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。
  • 悖入悖出  悖:违背、胡乱。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物,也会被别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拿去。胡乱弄来的钱又胡乱花掉。
  • 分毫不爽  比喻没有丝毫差错。
  • 飞黄腾达  飞黄:传说中神马名;腾达:上升,引伸为发迹,宦途得意。形容骏马奔腾飞驰。比喻骤然得志,官职升得很快。
  • 秉烛夜游  秉:执持。旧时比喻及时行乐。
  • 勃然大怒  勃然:突然。突然变脸大发脾气。